观点:供应链是实现商业信用价值最大化的场景
文章出处:信用中国编辑:信息中心浏览量:发表时间:2022-11-24
商业信用指的是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通过延期付款或者预收货款而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具体表现形式为应付账、应付票据,预收账款,预收票据等,交易对手则反向表现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预付票据等。现代的工商业环境无不形成供应链,商业信用在供应链场景中、金融体系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契约社会以平等互利为基础、诚实守信为标志的商业道德纽带,促进了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也是产业资本周转循环和发展壮大的需要。
传统的商业信用建立在熟人社会关系环境下,交易对手通过多次往复的交易,建立了较为熟悉的交易场景、流程和人脉,逐渐从现金交易放开到可以延期付款,形成了一定期限和一定额度的应付账款规模,从而商业信用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但存在的弊端是在对商业信用的价值衡量上,标准化程度、量化程度和风险控制均存在缺陷,往往在一些内外部事件的冲击下,商业信用可能瞬间崩塌。
现代的商业信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交易环境中,新型供应链平台、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等的介入,解决了传统交易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同时实现了商业信用价值的最大化。
举例来说,某生产工厂A生产的某个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旺盛,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下游客户B、C、D等群体。下游客户B、C、D每月向A采购的平均货值分别在100万、200万和300万,均为款到发货。由于A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下游客户均无法通过延期付款的方式取得商业信用。受制于采购资金规模,B、C、D均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在销售货款回笼后才能继续采购。在此情形下,以往的观念中商业信用只能由A赋予下游B、C、D。但新型供应链平台的赊销类产品,创造性地颠覆了以上B、C、D的困境。新型供应链平台通过对B、C、D产业大数据和商业信用背景调查,根据其履约能力,分别给予了其每月采购金额30%的赊销额度,也就是30万、60万和90万,账期一个月。供应链平台通过与A的接洽,把交易嵌入到A与B、C、D的交易环节中。也就是说,B、C、D每月分别可以向A采购的规模扩大到130万、260万和390万。其中,之前的交易结构不变,但多出来的采购量由供应链平台向A支付现款,而B、C、D还可以延迟一个月向供应链平台支付货款。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A的每月销售量扩大了30%,B、C、D每月的采购量扩大了30%,而且其中一部分货款可以延迟支付,供应链平台则取得了上下游让渡的一部分商品利润和下游支付的资金利润。
当然还有一些情形中,A反而不强势,下游B、C、D会延迟数月才会支付货款,对A来说,流动资金压力会明显增大。同理,介入在交易环节中的供应链平台针对B、C、D的履约能力判定,可以对A进行预付账款,将对下游的账期转移至平台,从而平滑A的流动资金压力。
传统的商品交易中,W66利来·国际的观念是交易环节越少,流程越短,效率越高,成本也越低。而事实上,由于上下游交易地位的不平等,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交易反而变得复杂而低效。供应链平台介入交易创造的商业信用,在交易中起到了平滑上下游现金流、提高商品交易规模和效率的作用。
诚然,交易信用的创造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需要极为专业的行业研究能力、对上下游交易主体的信用评定、以及对商业信用的价值判断和时间判断。现阶段,新型供应链平台已经初步具备了相应的产业、金融以及科技的融合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如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论述,只有在标准化的垂直产业领域,具备相应的行业专业知识,具备整合金融资源的能力和通过数据化的科技系统决策,才可能符合相应的要求,才能为商业信用创造价值,同时控制好风险。
(作者:徐琪-兆企供应链董事长)
(作者:徐琪-兆企供应链董事长)
下一篇:以良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上一篇:基于金融认知视角的乡村信用体系构建